新中国成立以后,我国以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进入世界舞台,并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。但在频繁的外交礼仪中,我国使用的礼炮却是改装的从日本帝国主义者手中缴获来的小山炮。这种炮很不正规,音色刺耳,常出故障,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。尽管如此,由于当时对此不够重视,未能及时予以改善。 “十年动乱”开始,一切正常的秩序都被打乱,与国际间的交往也被迫中断,鸣放礼炮的礼节也就自然取消了。 在粉碎“四人帮”,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我国与外国的交往越来越多,鸣放礼炮的传统礼节也得到了恢复,但开始仍尚用那种不正规的小山炮,直到1984年,才投入使用84式76毫米礼炮及礼炮弹。84式76毫米礼炮是在加农炮的基础上改装的,它体积大,重量重,与牵引车212吉普不匹配,当急刹车时,炮身在惯性作用下向前冲,常与牵引车相碰撞。 84式76毫米礼炮弹也存在不少问题。这种炮弹不装弹头,只在弹壳口处塞一个由碎锯末压制成的填塞物。点火后,火药气体往往在未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冲碎填塞物,并与碎锯末混合在一起喷出炮口,形成一股黄色浓烟,气味大,有毒性,对于长期操作礼炮的战士的健康十分不利。并且,为了不使中央领导和外宾受其影响,不得不将炮位向后移,这就大大减弱了欢迎的隆重感。另外,在气候恶劣的冬季和雨天,炮弹还常出现卡壳现象。为防止意外,每一响竟要四门炮齐放,如果出现卡壳,炮声就会时大时小,很不稳定。有一次,一位国家元首来访,恶劣的气候使21响礼炮声音不均,听上去似乎只有7响,使隆重的迎宾气氛大为减色。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,1984年底,有关部门提出了研制我国代专用礼炮和礼炮弹的建议。1986年,86式礼炮问世了。它造型美观大方,结构简单合理,动作安全可靠,与牵引车有良好的匹配。 礼炮弹的研制工作由原兵器部轻武器研究所承担。从1985年4月起,他们先后研制出破膜式氢氧爆炸礼炮弹、破膜式低压火药礼炮弹和气药两用礼炮弹等三种新型礼炮弹,不足的是声响效果均不够理想。 1986年初,他们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礼炮弹的研制,经过一年的努力,综合上述礼炮弹的优点,终于研制出76-86式高、低压双膜式礼炮弹。这种礼炮弹能发出洪亮、浑厚的声响,不放出有色、有害气体,不喷出异物,其设计和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尚无先例。尽管这种新型礼炮系统有良好的稳定性,但在正式迎宾场合,每一响仍需两炮齐放。礼炮的鸣放由电子计算机控制,在两国国歌之间,均匀地鸣放出21响式19响。 1986年底,86式庆典专用礼炮及76-86式礼炮弹正式通过技术鉴定,1987年新年伊始,这个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、制造的代庆典专用礼炮系统终于投入使用,效果很好,为我国赢得了荣誉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